目前分類:歷史的側寫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Apr 03 Sat 2010 22:22
  • 河語

河有她的語言嗎?為什么她不告訴我她的名字——

我長大的日子里已經聽不見紗玉河的名字了。印象中走過那條河的時候總要捂著鼻子(盡管政府疏導了幾次清理了幾次,味道總是那么依然)。爸爸媽媽不會告訴我她的名字,因為她有更矚目的別名——“臭河”。而我不知道,如果一條河水有所謂的感情,聽到這樣的呼喚是不是會難過得落淚,抑或,那虛弱流著的河水,其實是它快干涸的眼淚?

整個新山的歷史就在河岸兩旁長大,沒有人比這條河更有資格訴說新山的故事:她裝載了一整代人的記憶,又引來另一代人的記憶,一條河水滿滿的都是大家的名字。然后資本主義也在河的兩旁長大,也許就在這時候商業開始蓬勃了,河道上來來往往許多人開始進行貿易,每天嘶喊聲不間斷,討價還價、乞求,貧苦的人在河兩岸游蕩尋覓希望(河流不都是帶來希望的么?底格里斯河和幼法拉底河催生的不是肥沃新月嗎?紗玉河催生什么?);有時還有怒喝、毆打,那是華人幫派的械斗事件,諸如此類。河水帶來了財富,然后人們就回贈她負擔,把不要的舍棄的全部都施舍于河水。他們以為,一條小河可以容得下天下。后來啊,河流開始發黑了,像是被誰打傷的臉,然后漸漸的有腐壞的氣味自河底傳出,經過的人都喊臭,大家都開始叫她臭河了。

臭河周圍那時候已為新山的經濟心臟,工商發展依然不斷。那時候沿河都是做生意的人,老新山們都在這里留有記憶,歷史的痕跡就特別深刻。學校里的老師會在課堂上說他們求學的時期,總是在放學后摸到臭河附近闖蕩,那里有便宜的攤位,可以坐下來吃喝,坐遠一點聞不到臭河的味道,但回家時候走過就受不了。然后越聽越多,記憶里充滿了“受不了”“受不了”“受不了”,那么多的受不了都因為河水的臭而誕生,但沒有人想過河水其實并不愿意讓自己流得那么窩囊,那么臭:她本來就只是條單純的小河,憑什么要承擔整個新山的垃圾,而一條河里,竟然也因此而淹死了許多魚。

魚都被淹死了。然后我們坐在魚的浮尸上看新山日出日落。

一條河有什么必要去承受我們的垃圾(而我們還喚她母親河)?是她不會言語不會抱怨不會告訴你她其實并不是很想接受我們的“不要”嗎?也許我們都那么卑微那么低賤那么不堪一擊的窩囊懦弱吧,我們在斷定這條河水不會生氣的時候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倒下垃圾倒下廢料,然后說她臭,原因就因為她臭。可是這臭本來就不該是她去承擔的不是嗎?只是我們人類太理所當然,自認偉大的同時,也就可以殘忍得沒有必要理會別人為什么會臭了(有時候連母親也可以不理會)。

因此我有些慚愧又有些憤怒。在小學教書那段時日教六年級學生“地方研究”,正好有一章在說環境保護。我在黑板上畫一個圓作地球,然后告訴學生,地球只有一個,然后再告訴學生,我們人類有近70億人,然后,我很激動得以粉筆切割那個圓,拼命切割拼命切割,一直到粉筆斷掉、用完殆盡才停止。我問學生,這地球,有可能畫出70億等份,分給每一個人嗎?但是地球多么偉大,無怨無悔就讓每一個人享受到她的資源:陽光、海洋、風、空氣、森林、高山、草原……然后開發又有礦產、能源……

那么面對無怨無悔的地球,我們還能奢求什么?只是人類太不知足不知恥,我們奢求更多更大更無窮盡,然后等到快用完快殆盡的時候,才在今天喊環保、環保、環保。更侮辱、離奇的是,環保背后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很可能)是人類為了確保未來還能再奢求更多更大更無窮盡的資源而誓愿拯救地球。人類并沒那么偉大(人類不都是這樣嗎?希望救了地球以后地球還能供應我們更多,而那時候我們又會忘了悲痛,再把痛苦和傷痕還給地球)——說穿了,還是那么自私那么不自量力。

sean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黃明志是馬來西亞創作歌手。曾將國歌“NEGARAKU”改寫成“NEGARAKUKU”翻唱,而引起爭議。歌曲以尖銳(甚至可說是尖酸)的詞曲針砭時下課題。為回應文章《邊城樣貌》,我們就聽他唱關于邊城的歌。

注:新山是馬來半島也是歐亞大陸最南端的城市。亦是馬來西亞第二大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高。然而近來治安糟糕,引致各界批評。因為面對新加坡,故受新加坡影響很深,產生所謂的“新新關系”。對“新新關系”有興趣者可參閱陳嘉榮著《新新關系》——看新山人如何新加坡。


sean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正經八百介紹了馬六甲后,我想,也許可以側寫一些小事。一些關于馬六甲王朝華人的(或那些被傳為華人的)小事。由此,我們知道馬來西亞的文化多元并不是“現代課題”,而是一種歷史積累。不然,也不會有人說他們的故事,說了幾百年。

漢麗寶公主

漢麗寶公主相傳是從中國遠嫁到馬六甲的。誰也說不清,歷史學家們對此也有所保留,因為中國史書上從來沒提過有公主遠嫁重洋之事。漢麗寶公主的事跡多出現在馬來民族的文學作品中。從很多文學作品中可以知道,她嫁得極其風光,隨她而來的就有500名以上的侍從、宮女,很確實地反映了當時候中國的強勢。公主來到以后,相傳就住在今天的三寶山上。而隨著她而來的大批“移民”也促進了最初步的文化多元。這些中國來的華人和當地居民通婚以后,后代就成了現今的“峇巴和娘惹”。

新加坡新傳媒曾制作一部電視劇《小娘惹》,就在說娘惹的故事。是能讓人認識娘惹生活方式的簡易管道。


漢都亞

sean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