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跟進對新馬華文教育問題的探討,這裡轉載最近刊登於《星洲日報》上的數篇文章,作為分享。


母語——共同的精神家園

5月9日,剛過去的母親節,數千人來到了新加坡芳林公園,出席一個為“為母語請願,為母語簽 名”的請願簽名會。過後,有人寫下如此動人的感言:歷史(如果我們還有歷史記憶)將永遠記載下這個鏡頭:我們為著我們母親的語言走到這裡來,這個具有政治 風雲的地方,曾經藏著一段憂傷的回憶。

在這前一天,因發表(新加坡)“政府正在探討減低母語在小六會考中的比重”的談話,而引起強烈反應的新加坡教育部長黃永宏,罕見地接見了3位文化界名人郭慶亮、林少芬和楊君偉(他們的名字出 現在號召民眾出席上述活動的短訊中),並保證,新加坡教育部無意降低母語在小六會考中的重要性。

在長堤的這一端,我們也非常關注這一事件的發展,這是因為,我們覺得,馬新雖然是兩個不同的國 度,但母語在這兩個國家的發展和地位的演變,卻仍然起著相互影響和相互砥礪的作用。新山今天能擁有全國最大的華小(國光),最大的華文獨中(寬中),以及 最早設立的民營大專(南院),華文教育蓬勃發展,除了本身的努力,在某個程度上,是多得新加坡間接帶來的正面影響。

舉個例子:好多年前,當中北馬的華人還要為電視台的“羅惹”式華語新聞而蹧蹋自己耳朵,以及只 能收看少得可憐的華語節目的時候,柔州的華人卻慶幸自己有一個更好的選擇,那就是收看新加坡電視台全天候的純華語節目。這種耳濡目染的結果,甚至改變了柔 州華社的語言生態,使華語取代方言,成為大多數華人家庭裡的溝通語。這或多或少,都對這裡的華文教育的發展,起了正面的影響與推動作用。

曾幾何時,我們心目中的華文殿堂的新加坡,華文今天的地位竟日薄西山,甚至沒落到超過60%小 一學生的家庭溝通語不是華語而是英語的地步。我們擔心,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有一天,新加坡會根據現實的需求而減少它的電視台的華語節目的比重,並對長堤 此岸的華教也產生“微妙”的影響!

因此,雖然事不關己,我們仍然要對彼岸那些為母語而鬥爭的朋友表達我們最崇高的敬意,並希望我 們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工作者永不言棄的奮鬥事跡,能反過來成為他們的學習的標杆和精神支柱!

母語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願我們相互砥礪,相互學習,相互支援!

摘自5月11日《星洲日報.雲淡風輕》,林明華


華文,會笑到最後

新加坡也有一個“演說角落”,設在芳林公園,一個在新加坡的政治史上曾經風雲際會的地方。

今年母親節,有人在這裡舉辦了一個主題為“為母語請願,為母語簽名”的請願簽名會。短短2個小 時,2500多人簽了名。簽名會結束之際,現場響起了久久不息的掌聲,人群還傳出了“華文,加油!”的口號。

彼岸的朋友,用“十分感動”和“萬分感慨”來描繪他們的心情寫照。

他們說,感動,是因為在如此壓抑的氛圍底下,還有這麼多人用行動來展示“我們愛母語,就像愛我們的母 親”;感慨,是因為在一個華人佔了人口的三分之二的國度里,華人竟然還要為自己的母語而簽名請願。

2天後,彼岸傳來了好消息:“李顯龍總理明確表示,政府無意降低母語的社會地位,也無意削減母 語在小六會考中的比重,但會不斷更新母語的教學法、課程內容和考試方式。”

彼岸的朋友說,很久了,華文只有節節敗退,沒有打過一場勝仗。這一次,好像勝了,但“欣慰”之 餘,他們卻不敢盲目樂觀。心情之所以如此矛盾複雜,是因為他們擔心,雖然“考試的比重不降”,但華文的程度,卻可能為了“因材施教”,而一降再降。

新加坡曾是東南亞華文教育的第一重鎮,擁有小學至大學的完整華文教育體系。然而,隨著南洋大學 被關閉,最後幾所華文小學也走入歷史,華文在新加坡的地位就一天不如一天,甚至回天乏術了。

談起華文教育在島國由盛而衰,卻在馬來西亞逆流而上的強烈對照,彼岸的朋友每每感慨萬千,卻又 百般無奈。

也許是基於危機感日深,甚至已有“最後一道防線”也面臨存亡之虞的憂慮吧,當“政府正在探討減 低母語在小六會考總分中的比重”的議題被拋出來之後,一直乖乖沉默的他們,終於一個個站了出來,反應之強烈,抗議聲之大,不只令我吃驚不已,借用李顯龍的 話,這也完全出乎新加坡政府的預料之外。


那天,通過電視,我看見他們的總理一再重申“政府無意降低母語的社會地位,也無意削減母語在小 六會考中的比重”,教育部長也罕見的公開對他“之前的談話所造成的錯誤印象道歉”,我為彼岸的朋友喝采,很想告訴他們:加油!華文會笑到最後!

摘自5月13日《星洲日報.雲淡風輕》,林明華


學好母語,無需理由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教育部長黃永宏罕見的召 開記者會釐清這幾週來獅城小六會考母語比重的疑慮
黃部長甚至以抱歉自清政府無意降低母語比重一再強調雙語與母語政策是新國的立國支柱。獅城華文媒體競相報導,從政府立場,華文教研中心,華人鄉團,到華文教師總會,總理 和部長的明確表態,讓垂死邊緣的獅城華文彷彿又見曙光。

說獅城的華文
垂死不是貶義而是正視現實島國的華文教學不得不往外語教學的路上走小一新生測試華語聽力和口語顯然是移植外語模式的測試許多華語文教育的學者早有指出。

華文媒體
比如《聯合早報》或8頻道的電視新聞任重而道遠而恰恰513日的晚間新聞新聞字幕又出錯大意是說學生不只要認識還要讓華文生活化。把字打成字,用英文來說叫fatal error,致命的錯誤,主流華文媒體尚且如此,更別 說普通獅城華人的書寫能力。

獅城政府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資源提昇和改進母 語或華語教學
獅城華人早已分隔成兩個不同語種的社群華語文教學一直屈就自降水準或自我閹割往講英語的華人靠攏畢竟能讀寫聽講英語的華人社群顯然在獅城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實 力。英語才是這批英華人的第一語言,華語等而次之。

問題是,從總理到教育部長的澄清之詞來看, 我們實在看不出獅城華語文有何進步的空間,我曾經把獅城的華語文教學名之為
實驗室裡的語言,於是,你看看,獅城的華文老師如何使用多 媒體,電腦動畫試圖把華文課便得輕鬆,有趣,好記等等。華文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一筆一劃的教學生識字的畫面幾乎絕跡,老師不動筆寫,借助多媒體上的圖畫或 字形,華文書寫的美麗與變化在課堂上蕩然無存矣。

覆水難收。日本人學日文,法國人學法文,政 府不會告訴國民為甚麼要學好日文,法文,它無需理由,因為我們叫它做母語,天生如此,自然而然,無需外掛的理由。反觀,小紅點獅城以英語立國,回過頭來告 訴華人子弟為甚麼此時此地要學好母語的必要和緊迫,和中國人做生意,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獅城的華文老師們,趕緊為學生上都德的《最後一課》,哀悼 消亡中的華文吧!

摘自5月16日《星洲日報.六日潭》,楊邦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an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