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家協會與2003年第九屆高峰會上提出“東協共同體”概念,並議決於2020年達成這一願景,在2007年第十二屆高峰會上,各國又議決將“東協共同體”概念提前至2015年達成。東協共同體包括“東協政治安全共同體”、“東協經濟共同體”以及“東協社會文化共同體”三大支柱,並希望以此提升東南亞區域各方面之競爭力,促進區域內的和平、經濟發展以及文化交流。東南亞各國意識到全球化的衝擊,以及中國、印度等國家的崛起,因此希望藉此共同體團結彼此,以在國際上爭一席之地。

以“東協經濟共同體”為例,似乎就以歐盟為榜樣,以整合東南亞區域經濟體系為終極目標,致力創造一個穩定、繁榮與具有高度競爭力的東協經濟區域,促成貨物、服務與專業勞力的自由流通,同時期許各會員國間更自由的資本流動、平等的經濟發展,並能縮減貧富與社會經濟的差距。東協經濟共同體將使東協成為一個單一的市場與製造基地,把區域內多元的特色轉化成為互補的商業機 會,令東協在全球供應鍊中更為茁壯(注1)。東協期望以“整合”方式來達到“團結”的目標,在面對“沉睡的巨龍”甦醒以後的世界,東協這願景無疑是積極的。雖說“東協經濟共同體”或多或少都存有歐盟的影子,然而,東協並無打算統一貨幣單位,並且鼓勵區域內的良性競爭、自由成長。

然而,當東南亞國家在面對一個“經濟體系整合”的未來,其民眾其實是相對冷感的。France24新聞一篇對東協的報導,開頭即訪問一位越南小販關於“東協共同體”之議題,小販回答:ASEAN? I don't know what it is,繼而又說:What community?(注2)——慚愧的說,至今我亦不十分了解這所謂“共同體”以及其願景、目標。在各個共同體裡,經濟互助其實該是最簡易的,它是有形的資產流動,能夠清楚地看見計劃實行的結果,因此對於國家和民眾而言,“經濟共同體”應是最易體會到其存在的。但事實卻顯示一般民眾實際上並未“看到”這“共同體”究竟帶來什麼效益,以致一直忽視了它。以馬來西亞為例,學校正規教育裡對“東協”著墨其實不多,更甭提“三大支柱”、“共同體”了。

一個政策、計劃在推行時,政策的受惠者——那些老百姓們是不容被忽視的一股力量。政策推行的同時如果能獲得百姓、民眾的信任與鼓勵,往往會事半功倍,政策執行起來也更積極、更有魄力,然而,東協共同體顯然還未達到這點。很多計劃、願景、政策都是上層的交流、互動以及討論,百姓們對這類議題興趣缺缺,甚至學校課本裡也不著墨去提,因此成為推行上的一大阻礙。

另外,東南亞是由各個不同文化、傳統、民族、體制組成的大區域,國家和國家間在某些時候很難協調,國情的不同導致許多國家彼此不能相互諒解,譬如泰柬的邊境政治、緬甸的軍人統治等等。這裡引述一篇報導中的訪談內容:

"You talk of a community, it means that there must be some degree of commonality within the region but as you know ASEAN is made up of countries of varying nature," said Indonesian Foreign Minister Marty Natalegawa.
"Economically less so, but certainly in the political area, we have different political systems working in our neighbourhood."(注3)

由此可見,要真正達致“共同”、“互助”、“團結”的目標,東協各國仍有一段漫漫長路。

最後,願這些願景不是空幻的夢。距2015年尚有5年,東協該進入倒數時候了。倘若這一切是美麗的、正義的,人民該會樂於見到這“共同體”的成立,"I will like it if it makes our country better," (注4)這是一位河內的女士,笑著靦腆地回答。




資料來源:

注1: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官方網頁——http://www.aseancenter.org.tw/ASEANintro.asp
注2、3、4:France24新聞網——http://www.france24.com/en/20100411-challenges-ahead-visions-asean-community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ASEAN_Communit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an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