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跟進對新馬華文教育問題的探討,這裡轉載最近刊登於《星洲日報》上的數篇文章,作為分享。


母語——共同的精神家園

5月9日,剛過去的母親節,數千人來到了新加坡芳林公園,出席一個為“為母語請願,為母語簽 名”的請願簽名會。過後,有人寫下如此動人的感言:歷史(如果我們還有歷史記憶)將永遠記載下這個鏡頭:我們為著我們母親的語言走到這裡來,這個具有政治 風雲的地方,曾經藏著一段憂傷的回憶。

在這前一天,因發表(新加坡)“政府正在探討減低母語在小六會考中的比重”的談話,而引起強烈反應的新加坡教育部長黃永宏,罕見地接見了3位文化界名人郭慶亮、林少芬和楊君偉(他們的名字出 現在號召民眾出席上述活動的短訊中),並保證,新加坡教育部無意降低母語在小六會考中的重要性。

在長堤的這一端,我們也非常關注這一事件的發展,這是因為,我們覺得,馬新雖然是兩個不同的國 度,但母語在這兩個國家的發展和地位的演變,卻仍然起著相互影響和相互砥礪的作用。新山今天能擁有全國最大的華小(國光),最大的華文獨中(寬中),以及 最早設立的民營大專(南院),華文教育蓬勃發展,除了本身的努力,在某個程度上,是多得新加坡間接帶來的正面影響。

舉個例子:好多年前,當中北馬的華人還要為電視台的“羅惹”式華語新聞而蹧蹋自己耳朵,以及只 能收看少得可憐的華語節目的時候,柔州的華人卻慶幸自己有一個更好的選擇,那就是收看新加坡電視台全天候的純華語節目。這種耳濡目染的結果,甚至改變了柔 州華社的語言生態,使華語取代方言,成為大多數華人家庭裡的溝通語。這或多或少,都對這裡的華文教育的發展,起了正面的影響與推動作用。

sean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he ASEAN Socio-Cultural Community aims to contribute to realising an ASEAN Community that is people-oriented and socially responsible with a view to achieving enduring solidarity and unity among the peoples and Member States of ASEAN. It seeks to forge a common identity and build a caring and sharing society which is inclusive and where the well-being, livelihood, and welfare of the peoples are enhanced.

東協社會文化共同體的目的是實現一個,以人為本、對社會負責,並且建立長久的團結、統一各成員國人民和東盟。它旨在打造一個共同認同的身份,以及建立一個充滿愛心和關懷的社會,且使地方的福祉,生活,和人民的福利得到增強。

這是ASEAN Socio-Cultural Community網頁的第一段,從這可得知這組織最大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每個人的生活品質與福利,而他的分類也是出乎我意料的廣,幾乎是涵蓋了人民的生活。細項有文化&藝術、疾病管理、教育、環境、霾害(台灣少見,很特別)、健康、資訊、勞力、貧民區的發展與貧窮根除、科學&科技、社會福利與發展、女性、青年。簡單的說,ASEAN扣除掉政治跟經濟以外的事情,剩下的就都是ASEAN Socio-Cultural Community的事情了。雖然介紹的細項很多,但我點進去看後,卻發現資料居然第一頁還是2003年的,代表雖然細項很多,但實際上重要性還是差別很大。

稍微看了一下組織發展的未來藍圖,總共36頁,即使扣掉封面封底這兩頁,光看每一頁的小標也是讓我頭暈眼花。但可以明顯的發現,他們的目標都偏重在人民健康以及社會福利上,如果用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來看,這些目標都還是在維持生理的需求比較多,屬於心理的偏少。

我認為ASEAN Socio-Cultural Community的存在比ASEAN Political-Security CommunityASEAN Economic Community這兩個來的重要,一個區域的組織是由不同的國家所組成,而國家是由人民所組成的,假若人民的生活與健康不齊全,那麼就更別論組織的其他發展了。

 

BY 經濟三甲 陳嘉瑋

資料來源:ASEAN

sean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東南亞國家協會與2003年第九屆高峰會上提出“東協共同體”概念,並議決於2020年達成這一願景,在2007年第十二屆高峰會上,各國又議決將“東協共同體”概念提前至2015年達成。東協共同體包括“東協政治安全共同體”、“東協經濟共同體”以及“東協社會文化共同體”三大支柱,並希望以此提升東南亞區域各方面之競爭力,促進區域內的和平、經濟發展以及文化交流。東南亞各國意識到全球化的衝擊,以及中國、印度等國家的崛起,因此希望藉此共同體團結彼此,以在國際上爭一席之地。

以“東協經濟共同體”為例,似乎就以歐盟為榜樣,以整合東南亞區域經濟體系為終極目標,致力創造一個穩定、繁榮與具有高度競爭力的東協經濟區域,促成貨物、服務與專業勞力的自由流通,同時期許各會員國間更自由的資本流動、平等的經濟發展,並能縮減貧富與社會經濟的差距。東協經濟共同體將使東協成為一個單一的市場與製造基地,把區域內多元的特色轉化成為互補的商業機 會,令東協在全球供應鍊中更為茁壯(注1)。東協期望以“整合”方式來達到“團結”的目標,在面對“沉睡的巨龍”甦醒以後的世界,東協這願景無疑是積極的。雖說“東協經濟共同體”或多或少都存有歐盟的影子,然而,東協並無打算統一貨幣單位,並且鼓勵區域內的良性競爭、自由成長。

然而,當東南亞國家在面對一個“經濟體系整合”的未來,其民眾其實是相對冷感的。France24新聞一篇對東協的報導,開頭即訪問一位越南小販關於“東協共同體”之議題,小販回答:ASEAN? I don't know what it is,繼而又說:What community?(注2)——慚愧的說,至今我亦不十分了解這所謂“共同體”以及其願景、目標。在各個共同體裡,經濟互助其實該是最簡易的,它是有形的資產流動,能夠清楚地看見計劃實行的結果,因此對於國家和民眾而言,“經濟共同體”應是最易體會到其存在的。但事實卻顯示一般民眾實際上並未“看到”這“共同體”究竟帶來什麼效益,以致一直忽視了它。以馬來西亞為例,學校正規教育裡對“東協”著墨其實不多,更甭提“三大支柱”、“共同體”了。

一個政策、計劃在推行時,政策的受惠者——那些老百姓們是不容被忽視的一股力量。政策推行的同時如果能獲得百姓、民眾的信任與鼓勵,往往會事半功倍,政策執行起來也更積極、更有魄力,然而,東協共同體顯然還未達到這點。很多計劃、願景、政策都是上層的交流、互動以及討論,百姓們對這類議題興趣缺缺,甚至學校課本裡也不著墨去提,因此成為推行上的一大阻礙。

sean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新馬華文教育其實是“怪”現象。

從馬來西亞說起,在土著馬來人壓迫底下,華人辦華文教育其實走得十分艱辛——自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無論《拉薩報告書》抑或《拉曼達利報告書》(也稱作《1960教育檢討報告書》)都將英文與華文學校逼至窘境。1961年,政府開始實施新的教育政策,即廢除以華文作為政府考試媒介語,而後更強制將國內中學分為“全津貼”與“無津貼”兩種,前者為接受馬來語作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國民中學”以及“國民型中學”;後者是不接受政府津貼,堅持以華語作為主要媒介語,抱著堅毅的信念辦校,成為“獨立中學”。由此可見,馬來西亞華人對自身的語言、教育以及文化有很大的堅持——他們把華文教育辦得有聲有色,不被在地原有強勢文化同化,不為政治壓力所威脅,不對不平等待遇妥協,因此,整片國土都能聽到“華教”的聲音,可算是東南亞一大“怪”現象。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可算是在同一條歷史軸線上發展的。兩個國家說起來有很相似的歷史背景、社會因素、環境因素。早期的新加坡對華文教育的執著不下於馬來半島,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全東南亞第一所華文大學——南洋大學就在陳六使先生的領導下在新加坡開辦、招生,然而李光耀執政以後推行“英化政策”,強行下令南洋大學改革:全盤以英語教學。此舉引起師生不滿,全校展開抗議,但李光耀以鐵腕派遣軍警入校抓人,並且褫奪陳六使先生公民權,以為殺雞儆猴。南洋大學自此向政府妥協、改組,並在1980年和新加坡大學合併,成立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大學從此走入歷史。而今天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校址即為當年南洋大學原址。只是在那塊土地上行走的學生,從來不知道有一個關於華教的神話在此消亡。

如此粗略敘述關於新馬華教以後,自然可以探尋:為何馬來西亞華人對教育抱著堅毅的態度?而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在發展過程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故事?然而,和馬來西亞原來站在同一條歷史軸線上的新加坡,為什麼能夠輕而易舉地殲滅一個華教神話?為什麼可以放棄當年對華教的執著,而又在今日從新推行華語文教育?

sean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340.JPG

說起來,走進那間店只是巧合。我們搭著公車沿著公路走,在中國科技大學站就下車,原來要去的PASTA專賣店沒開,因此決定隨興而行:沿著這條街走完,任何一家店看上眼了就走進去;沒看得上眼的就只好去吃炸雞快餐。於是,我們的夜晚花了大半時間在行走與尋找,在走過一整條街穿過幾盞紅綠燈越過多條小巷以後,才終於發現這間隱匿在巷子角落的越南餐廳,於是也不說什麼,走進去大家坐下就開始點餐。

老闆是很隨和的人,我分不清他究竟是華人還是越南人,心裡想大概是越南華僑。店內裝潢簡單樸素,沒多餘的擺設也沒誇張的衡量,白色襯著黃色的燈光特別柔和,有東南亞溫暖的味道。後來忘了是誰調侃朋友中的其中一人不會說廣東話,繼而牽扯馬來西亞華人籍貫的分佈問題——“你們南部的人總是不會說廣東話”——然後決定玩場遊戲,一張圓桌一人一人輪流著說一句廣東繞口令。於是會說的說得大大方方,不會說的就被調侃,哈哈哈笑了一陣然後輪到下一位。我雖然是南部人,但親戚中有人說廣東,中學時候還看了一大堆港劇,因此可以用“破碎”的廣東話應付,免於嘲笑。只是事實證明了,大部分“南部的人”真不會說廣東話。

後來老闆走來確認菜單與上菜,突然也操了幾句標準廣東話——見識多的冷靜地以廣東話回答,說了幾句,竟然就有了他鄉遇故知的溫暖。來台灣忘了有多久沒聽見馬來話、淡米爾話、廣東話、潮州話、福州話了,我心裡總是希冀在遙遠的國度還能聽到熟悉(雖然未必聽得懂,但我們的生活就是被這麼多的語言構建的)的語言,因此聽朋友和老闆用廣東話對答就覺得欣喜。這晚倒是弄清楚了:移民越南的華僑有很大部分是廣東人,後來想起,政大裡有個越南學姐在港澳同學會主辦的歌唱比賽上,還唱了標準又動聽的廣東歌曲呢。

sean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蔡淑君

        財星雜誌2008年所選出來, 最有影響力的女性前五十名,東南亞國家女性排行最前的是第12名的新加坡第一夫人,東南亞最大國營控股投資公司淡馬錫執行長何晶,她也是富比世2007年全球最有權力女性的第三把交椅。排行第二高的也是新加坡華裔,是第15名的蔡淑君,她擔任執行長的新加坡電信公司是東南亞最大的電信業者,而蔡淑君便是我所選擇報告的對象。

        新加坡最大的電信公司,新加坡電信有限公司(Singapore Telecommunications Limited),聯合性的行動電話用戶(七千八百萬人),用戶來自不同地方。新加坡電信也是在亞洲第二最大的無線網路公司。有趣的是,新加坡電信的大部份股權是由淡馬錫控股控制,而淡馬錫的執行長何晶是東南亞國家最有影響力的女性。

        新加坡電信有限公司在剛出爐的年報中披露總裁蔡淑君在就任新總裁第一年的薪酬高達357萬元。 蔡淑君是新加坡電信有限公司自私有化以來,首位女性擔任集團總裁。蔡淑君是於20074月出任新加坡電信集團集團總裁,她獲得的357萬元薪酬,包括了115萬元的基薪,以及234萬元的分紅。蔡淑君任總裁首年,新加坡電信集團淨利揚升4.8%396000萬元,因印度移動帶來顯著的貢獻,集團營收則增加11%148億元,創下新紀錄。新加坡電信目前不但在全球多個地區擁有多家分支機構,還持有6家海外移動運營商的股份,主要集中在亞太地區尤其是東南亞地區。

        在新電信任職達19年的蔡淑君已婚並育有兩個孩子,在前新大會計系畢業 (一等榮譽學位),是會計師也是特許財務分析員。在新電信任職達19年的蔡淑君已婚並育有兩個孩子,在前新加坡大學會計系畢業 (一等榮譽學位),是會計師也是特許財務分析員。 1989年加入新電信財務部門 1999年開始擔任首席財務總監。200610月,時任首席財務總監蔡淑君被新電信委任為集團副總裁,以及成為新電信董事部成員、也是新電信候任集團總裁。200741日起,接替李顯揚出任集團總裁。

        蔡淑君已連續四年被《FinanceAsia》雜誌評為亞洲最佳首席財務總監,是2003年《財富》 雜誌的美國以外50名商界女強人(財富)名單中,三位入選的新加坡女性之一。入選理由是新加坡電信公司在三年時間裡斥資200億美元在亞太地區實施收購行動,隨後公司委託蔡淑君把各個公司組織在一起並調劑這些匯率起伏不定的貨幣(如歐元、澳元、印度盧比、泰銖、菲律賓比索、印尼盧比以及新加坡本國的新元等)。有人形容,蔡淑君內外兼具,但在一般人的眼中她還是具備了女強人的特色:精明、能幹。

        以前曾經上過一堂通識,東南亞社經發展概論,裡面曾有一節課提到關於什麼影響一個國家最深,答案是基礎建設。而通訊網絡,我想應該是許多基礎建設中重要的一環,這也是我報告主題選擇蔡淑君的原因。新加坡電信在蔡淑君的決策領導之下,業績與營業版圖擴大許多,我想她在東南亞的發展,所帶來的間接影響力應該是數一數二了。

 

sean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社會。一個馬來西亞有許多面向許多可能,只是我們看到的也許只是其中一面。2009年,馬來西亞一群影視製作人立志完成一個“15 MALAYSIA”的創作計劃,以影片反映現實,完成15個不同馬來西亞寫景。他們要告訴世界,我們有一個馬來西亞,但馬來西亞有15種不同的可能。雅思敏參與拍攝以及製作,“chocolate”是雅思敏在“15 MALAYSIA”裡的代表作——也是她生命裡最後一部作品(在15 MALAYSIA完成發表以前,雅思敏不幸去世)。

而她留下的最後一塊巧克力,也不知是甜膩抑或苦澀。


我們有15種不同的馬來西亞

sean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們或許連孩子都不如了。我們也會談情說愛,但在我們的眼裡,擋在愛面前的是利益、宗教,甚至膚色。可是孩子們啊,他們看見了最純真無暇的愛。後來我想,有時候,遮住眼睛日子也許會過得好一點。


sean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雅思敏將我們帶到葬禮上。只是,這場葬禮我們並未覺得悲傷。


sean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然,政治重要、經濟重要、銀行重要、公司重要、成績重要、選票重要、偽民主重要、假慈悲重要、謊言當然也重要——社會大概是由這麼多很重要很重要的元素拼湊起來的百衲被,所以我們應接不暇,一下子就筋疲力竭,無力回頭去重拾那些被我們遺棄已久,還生鏽的腐爛的記憶。那些同情、憐憫、關懷、溫柔(如果你還記得這些的話)。

你也許早已發現,我們的日子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堅硬冷淡了。報紙上翻開以後看到的都是聽膩了的示威革命選舉吶喊暴動,神與神之間的戰爭。社會系的課本攤開來都是權利和權利和權利,讀了約翰.伯格的《觀看的方式》開始覺得怎麼連藝術也被權力侵犯,一切都變得不再單純不再美麗,而我努力尋找的其實只是一個真理——真理,那麼困難。

請別斥責我那麼天真(事實上我是的),我只是想,如果我們的世界每一天都在叫囂、暴動,甚至在議會殿堂裡翻桌子丟椅子,抑或在暗巷裡瞄準一位日裔記者然後偷偷開槍處決——那我們的日子是不是太沉重太悲哀了?

因此,請容許我從冰冷的世界遁逃。然後,介紹一位堅硬疆界以外的溫柔女性,Yasmin Ahmad(雅思敏.阿末)。

yasmin_std.jpg

sean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23